寒食客

读书文摘,典故轶事

微信公众号:寒食客

每日典故——太白食昴

很久以前,lo主背论语,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:

“或问褅之说。子曰:‘不知也;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!’指其掌。”

有人问孔子关于褅的事情,这是一种祭礼,当时鲁国的做法是违制的。虽然这天下已经礼崩乐坏了,但孔子是不说国君坏话的,他回答说:“我是不知道啊,知道了这个事情的人,对天下的了解就和看这个一样啊!”然后指了指自己的手掌。

这个故事是成语【了若指掌】的出处,比喻对某事的了解如掌上观纹。还是蛮有趣的。但是当时,没有人给lo主解释这些意思,我是这样记忆这句话的:“子曰:……鸡肉丝(其如示),猪丝乎(诸斯乎)?指其掌。”

孔子问:是鸡肉丝,还是猪肉丝呢?然后指了指手掌。

在我的童年记忆里,一直觉得孔子的手掌里放的是猪肉,他是一个“割不正不食”的人,肉切的不好是不吃的,所以必然切的很细(这又是个误解,朱熹先生断言说,是切成方块的意思)。

然而这和标题有什么关系呢?因为提到吃的,我还记过两句诗,叫做:

“太白夜食昴,长虹日中贯。”

这首诗署名是李白,有诗评人认为写的不好,是伪作的。不过我当然不知道好不好,我只知道李白字太白,所以对这句诗印象深刻:毕竟,这样大方地承认自己半夜爬起来偷东西吃的人,在写诗的里是不多的。

当然啦,估计读者都能看出来,太白食昴是一种星象。太白即金星,比太阳落得晚,所以又叫长庚星,据说李白“惊姜之夕,长庚入梦”。郑庄公出生时难产,使母亲武姜受惊,后来用惊姜婉指分娩。这里是说他出生那晚母亲梦见了金星,所以起名李白字太白。

昴(音同卯)是二十八宿之一,古代用星野来指方位,高中课本里说滕王阁“星分翼轸”,也是这个意思,战国时期,昴宿对应的是赵地,太白星是“天之将军”。所以太白食昴,食通蚀——战星侵入了赵地。

那这个典故是不是在说,某地将有兵事呢?恰恰相反,之所以出现这个典故,正是因为赵地没有发生战事。

三国·魏·苏林注《汉书》:

白起为秦伐赵,破长平军,欲遂灭赵,遣卫先生说昭王益兵粮,乃为应侯所害,事用不成。其精诚上达于天,故太白为之蚀昴。

 

白起为秦王伐赵,大破赵括——就是那位虽然生活的年代还没有纸,却成为【纸上谈兵】的主角的赵括——率领的长平军,想要乘胜灭赵。当时的秦相范睢受到游说,担心灭赵之后白起地位高于自己,劝说秦王撤军。秦王接受赵国求和。白起憾恨不已,诚心撼动上天,故而地上的秦军虽撤,天上的太白星却代之侵入昴宿。

所以太白食昴类似于金石为开,是用来表达精诚之意的典故。另一方面,由于这个故事,白起和李白虽然干着截然不同的职业,却都曾被传说为“太白精”,就是太白星的化身。所以他们的缘分不止在都有个白字而已啊。

 

西汉·邹阳《狱中上梁王书》:臣闻忠无不报,信不见疑,臣常以为然,徒虚语耳。昔荆轲慕燕丹之义,白虹贯日,太子畏之;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,太白食昴,昭王疑之。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,岂不哀哉!

 

然而这个故事确实是有点生僻的,除了同样和太白有缘的李白,似乎没什么人用。相比之下,一个类似的故事略常见一点,就是上文里并列提到的【白虹贯日】。

我平常看到白虹,似乎都在说剑,不过古文里往往是说气象。

 

东汉·应劭注:「燕太子丹质于秦,始皇遇之无礼,丹亡去,故厚养荆轲,令西刺秦王。精诚感天,白虹为之贯日也。」

 

荆轲燕太子的故事大家都熟悉,什么【风萧易水】啊,什么【燕赵悲歌】啊,【渐离击筑】【怒发冲冠】【图穷匕见】【乌白马角】……这个故事的另一个衍生是,荆轲欲刺秦王,精诚引动天象,白色的长虹穿过太阳。后来白虹贯日往往被解释为君主蒙难或者诚意感天。


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“聂政之刺韩傀也,白虹贯日。”

 

韩傀只是国相,不是君主,所以位高者仍然可以用。或许这句话的重点在聂政的行为感人身上。大家平日可能看到类似的词语有【忠心贯日】【忠贯白日】【忠贯日月】。

 

我知道这个话题颇为无聊,就此打住吧。其实今天我仍然想说白起和百战百胜,只是说了半天,白起还是只有一个名字,如果有人读到现在,恐怕只记得他是只“太白精”了,明天再见吧。

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今天提到的典故有

【了若指掌】【惊姜之夕】

【太白食昴】【白虹贯日】


又,如果读者觉得还是前几天只写典的形式比较好的话,还请告诉我,这样长篇大论,似乎比较浪费时间。

评论(5)
热度(25)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寒食客 / Powered by LOFTER